转口贸易之下,马来西亚华资工厂上演大逃亡

曾经这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生意,在国外投资建厂,再把商品运到欧美,但随着特朗普对转口贸易发力,国内工厂正在从马来西亚撤离。
国内企业出海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特朗普第一任期,当时美国单方面对我国加征关税,这是第一次对国内企业造成冲击。
当时一部分想要做美国市场却受制于关税的国内企业采取了迂回战术,到东南亚投资建厂,填补供应链,为此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给当地带去就业和商机,也带来了繁荣。
到今天,特朗普连这种贸易都想要切断。上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经第三国转运美国的商品加征新关税,全球税率为40%。
这40%的关税,目的就是为了切断转口贸易,美国声称这可以让我国制造的商品得以规避惩罚性关税。
但这项贸易政策,也将不可避免对东南亚地区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目前打击转口贸易,其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针对我国商品。
而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因为我国的投资已经帮助这些较贫穷的经济体实现了经济更快增长,而打击转口贸易也势必会打击这些国家的经济,这也让东南亚的供应链变得更复杂,因为该地区严重依赖我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从越南到柬埔寨,再到印度尼西亚,几乎所有东南亚经济体都在紧急评估特朗普新关税的后果。
要想知道这次美国打击转口贸易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中一个最恰当的案例,可能就是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过去十年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之一。其中十家公司(大部分都是华资公司)给马来西亚各地的工厂投入了150亿美元,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后来,在拜登任职期间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太阳能设备征收了高达250%的关税,这也最终导致马来西亚如今只剩下两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其中一家甚至已经停掉了大部分生产。
这种大起大落的关税策略,已经给马来西亚敲响了警钟。
这个拥有3500多万人口的国家,目前正在重新审视如何推动本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说:“我们正努力将自身定位为技术创造者,而非单纯的投资接受者。不仅把自己当作一个生产基地,也是一个拥有庞大中产阶级的消费市场。”
马来西亚对自身定位的改变,或许也是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正在思考的路径之一。
那就是摆脱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借助自身市场创造技术,同时支撑本国的消费,而不是单纯依赖出口。
在此之前,一直在努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马来西亚外交部曾说,愿意与特朗普合作,制止企业将中国商品伪造成本国商品。但上周,马来西亚得知,美国将对马来西亚的商品征收19%的关税,对任何被认定原产于中国的商品追加40%的额外关税。
这是今天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困境,那就是被夹在中美之间,被迫必须要做出选择。
以马来西亚太阳能为例,曾经马来西亚相信我国的太阳能企业能够让马来西亚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让一半的能源消耗来自太阳能,但现在,无法再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设备已经将马来西亚仓库堆满。
而现在,马来西亚所面临的挑战是,仍然需要来自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马来西亚本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中,仍然有75%左右从我国进口。
从受益到夹在中美之间,马来西亚并非个例。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随着国内企业纷纷将工厂迁到东南亚,以规避特朗普关税,东南亚国家曾从中受益。
而现在,随着转口贸易的关税限制出台,东南亚承受的冲击也远超其他地区。
对马来西亚来说,眼下的目标是减轻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给本国带来的连带损害。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说:“我不希望看到我们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我想看到我们增强自身能力。”
但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到今天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东南亚国家可以放弃选边站。
美国的科技企业英伟达、英特尔以及德州仪器都在马来西亚当地建立了大型的半导体生产基地,把马来西亚视为规避在华业务风险的理想地点。
美国马来西亚商会首席执行官达斯指出,过去50年来,已经有600多家美国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离不开我们。在过去十年时间里,我国一直都是马来西亚外资最大来源国之一。马来西亚智库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的执行董事李兴裕说,马来西亚从华进口的商品总额已经在过去十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而我国的太阳能企业差不多也是十年前开始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这些工厂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出口到了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
在拜登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和泰国运营的中资太阳能企业开展调查后,我国企业已经放慢了它们在东南亚的部分业务。
目前,唯一一家仍然在马来西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中企是行业巨头隆基绿能。它在吉隆坡郊区建的第三家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开工,该公司当时曾表示这家工厂投产是“隆基绿能国际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到如今,这家工厂的大部分空间已经处于闲置状态。
我们不能低估转口贸易关税的力度,关税的威力,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很大。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是因为对华加征关税,才迫使一大批企业选择出海,如今随着转口贸易关税再次来到,可能也会迫使一部分企业选择回到国内。
对外,是居高不下的关税税率;对内,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考验中小企业决策能力的时代,可能才刚刚开始。
它们如何选择,不仅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未来的投资风向标。
现在,新的“全球化”正浩浩荡荡。
end.
评论 (0)
暂无评论,来留下第一条评论吧
关于作者

马来西亚第一美少女战士
已认证用户加入时间: 2025-06-24
攻略数量: 52